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柘木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柘樹的木材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柘樹(《救荒本草》),又名:柘(《詩經(jīng)》),柘桑(《淮南子》高誘注),文章樹(《清異錄》),灰桑樹(《湘陰縣志》),柘子,野梅子、野荔枝、老虎肝、黃桑、黃了刺、刺釘、黃疸樹、山荔枝、痄腮樹、痄刺、九重皮、大丁癀。
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8米以上。小枝黑綠褐色,光滑無毛,具堅硬棘刺,刺長5~35毫米。單葉互生,近革質(zhì),卵圓形或倒卵形,長5~13厘米,基部楔形或圓形,先端鈍或漸尖,全緣或3裂,上面暗綠色,下面放綠色;幼時兩面均有毛,成長后除下面主脈略有毛外,余均光滑無毛;基部3出脈,側(cè)脈4~5對;葉柄長約1厘米,略有毛;托葉小,分離,側(cè)生;▎涡,雌雄異株;皆成頭狀花序,具短梗,單一或成對腋生;雄花被4裂,苞片2或4,雄蕊4,花絲直立;雌花被4裂,花柱1。聚花果近球形,徑約2.5厘米,紅色,有肉質(zhì)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。花期6月。果期9~10月。
喜生在陽光充足的荒山、坡地、丘陵及溪旁。分布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穿破石),樹皮或根皮(柘木白皮)、莖葉(柘樹莖葉)、果實(柘樹果實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拾遺》:"味甘,溫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婦人崩中血結(jié),瘧疾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治月經(jīng)過多:柘樹、馬鞭草、榆樹。水煎兌紅糖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②洗目令明:拓木煎湯,按日溫洗。(《海上方》)
③治飛絲入目:柘樹漿點(目)了,綿裹箸頭,蘸水于眼上繳拭涎毒。(《醫(yī)學綱目》)
枳根皮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枸橘的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枸橘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根含檸檬苦素、印度??素、邪蒿素、β-谷甾醇、枸橘素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齒痛,痔疾,便血。 ①《藥性論》:"...
枕材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大葉釣樟的木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釣樟根皮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干、枝含揮發(fā)油,其中含50%萜烯,22.2%醇類。萜烯中主要是l-α-水芹烯;醇類主要是芳樟醇、松油醇...
柘木白皮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柘樹去掉栓皮的樹皮或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柘木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 【性味】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性平,味苦。" 【功用主治】補腎固精,涼血,舒筋。治...
麋魚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麋(《詩經(jīng)》),含光、蠟魚(啪海異物志》),黃魚(《爾雅》郭璞注),阿八兒忽魚(《飲膳正要》),頰魚(《醫(yī)學入門》),玉版魚、鱘蟥魚((綱目,)。 【來源】為鱘科動物鰉...
針砂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鋼砂(《本草拾遺》),鐵砂(《醫(yī)學入門》)。 【來源】為制鋼針時磨下的細屑。 【采集】現(xiàn)多從各制針廠中收集。 【藥材】為黑色或灰褐色的細粉,并夾有少量不超過0.05立方...
龍眼花 (《泉州本草》) 【來源】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花蕾,植物形態(tài)詳"龍眼肉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泉州本草》:"諸種淋癥,龍眼花煎湯服;下消、小便如豆腐,龍眼花一兩,合豬赤肉燉食,三至五次。"...
杜鵑花根 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 【異名】翻山虎、搜山虎(汪連仕《采藥書》)。 【來源】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"杜鵑花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 【化學成分】根皮含鞣質(zhì)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