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貓肉
(《綱目》)
【來源】為貓科動物貓的肉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貓(《詩經(jīng)》),又名:貓貍(《肘后方》),家貍(《唐本草》),烏圓(《格古要論》)。
體長約60厘米,尾有長短之別。頭部及顏面略圓。上唇中央2裂,口周列生20~30根長的剛毛。耳短小,能自由轉(zhuǎn)動。眼大,瞳孔在強光下縮成線狀,黑暗中擴大成圓形。舌面粗糙,有許多向后的扁平的乳頭突,適于舐取骨上附肉。軀體較長,四肢較短,趾行性,前肢5趾,后肢4趾,具有能伸縮的銳爪,趾底有柔軟的肉墊。全身被軟毛,毛色不一,有黃、黑、白、灰褐等色及貍斑。
性較柔順,善跳躍及攀援。視覺、聽覺靈敏。喜捕鼠類,有時亦食蛙、蛇等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飼養(yǎng)。
本動物的皮毛(貓皮毛)、頭或頭骨(貓頭)、肝(貓肝)、胎盤(貓胞衣)、脂肪油(貓油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性味】甘酸、溫。
①《綱目》:"甘酸,溫,無毒。"
②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酸甘,平。"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溫,味甘酸咸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腎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虛勞,風濕痹痛,瘰疬,惡瘡,燙傷。
①《綱目》:"治勞疰,鼠瘺。"
②《本草求真》:"補血,治癆疰,又治瘰疬。"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風濕痹痛,散瘰疬結(jié)核,補虛勞,消蟲脹,療湯火傷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煮食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燒灰研末敷。
【宜忌】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助濕發(fā)毒,有濕毒人忌之。"
【選方】①治瘰疬有核、膿血出者:貓貍一物,料理作羹如食法,空心進之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②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:貓肉適量,煮熟連湯隨意吃。(《江蘇省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資料選編》)
貓頭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貓科動物貓的頭或頭骨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貓肉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 ②《陸川本草》:"甘酸,微溫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瘰疬,癰疽,惡瘡,痔疾。 ①《綱目》...
麥芽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大麥蘗(《藥性論》),麥蘗(《日華子本草》),大麥毛(《滇南本草》),大麥芽(《本草匯言》)。 【來源】為發(fā)芽的大麥穎果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大麥"條。 【制法】將大麥以水浸透,撈...
鰻鱺魚膏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的脂肪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鰻鱺魚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陶弘景:"療諸瘺瘡。" ②《唐本草》:"療耳中有蟲痛者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外用:熬油涂敷。 【選方】①治...
麥奴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小麥黑敦(《補缺肘后方》),小麥奴(《綱目》),鬼麥、霉麥(江蘇)。 【來源】為禾本科植物小麥果穗感染了黑粉科真菌麥散黑粉所產(chǎn)生的菌癭。 【性味】《得配本草》:"辛,寒...
貓胞衣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貓胞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。 【來源】為貓科動物貓的胎盤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貓肉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本草從新》:"甘酸,溫。" ②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,性溫,無毒。" 【歸經(jīng)】①《本...
豆腐渣果 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...
臭梧桐 (汪連仕《采藥書》) 【異名】海州常山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海桐(《群芳譜》),臭桐(《群芳譜》),臭芙蓉(《百草鏡》),地梧桐(《養(yǎng)生經(jīng)驗合集》),秋葉、八角梧桐(汪連仕《采藥書》),鳳眼子(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