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椋子木
(《唐本草》)
【來源】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椋子木,又名:椋、?(《爾雅》),松楊、涼木(《本草拾遺》),冬青果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燈臺樹、落地金錢、大葉燈臺樹、丁木樹。
落葉喬木,高可達15米。一年生之枝為赤褐色,疏生軟毛,有角棱。單葉交互對生;闊卵形至橢圓狀卵形,長7~20厘米,寬2.5~10厘米,先端長而銳尖,基部圓形或鈍形,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細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青白色,有灰白色倒生短剛毛;葉柄長1.5~3厘米,上有深溝。平頂的圓錐狀聚傘花序生于當年枝梢,長10~15厘米,平滑無毛,或有倒生短柔毛;萼筒形,4裂,裂片披針狀三角形,外面有白色軟細毛;花瓣4,黃白色,披針狀長橢圓形;雄蕊4;子房下位,外披濃密的平伏灰白色柔毛,上有花盤。核果橢圓形,花萼宿存,熟時暗紫色,近于無毛,核球形。種子細小;ㄆ5月。果期8~9月。
常見于山谷、溪旁、林緣、疏林中。分布山東、浙江、江蘇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本植物的樹皮(丁榔皮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化學成分】樹皮含鞣質8~20%,葉含鞣質5~13%。種子含半干性油,出油率7~15%。
【性味】《唐本草》:"甘咸,平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唐本草》:"主折傷,破血、養(yǎng)血,安胎,止痛,生肉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3錢。
遼東櫟殼斗 (《寧夏中草藥手冊》) 【來源】為殼斗科植物遼東櫟果實外的總苞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杠木"條。 【性味】澀,溫。 【功用主治】收斂,止血,止瀉。治便血,子宮出血,白帶,瀉痢,瘡腫。 【選方】①治便...
蓼子草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小毛蓼(《種子植物名稱》),小蓼子草、紅蓼子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細刺毛蓼的全草及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細刺毛蓼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~65厘米。莖...
柳杉 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 【來源】為杉科植物柳杉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柳杉,又名:長葉柳杉。 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60米。主干通直,枝條直立或向上生,小枝下垂。葉螺旋狀著生,略呈5行排列,鉆形,兩...
連翹根 (《本經逢原》) 【異名】連軺(《傷寒論》)。 【來源】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根,詳"連翹"條。 【性味】《湯液本草》:"氣寒,味苦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綱目》:"治傷寒瘀熱欲發(fā)黃。" 【選方】治傷...
酒木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山胡椒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杜鵑花科植物南燭的枝葉和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南燭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 常綠或落葉灌木或喬木,高可至12米。小枝無毛或具短毛。...
柑葉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甌柑等多種柑類的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柑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蕉柑葉中含維生素C-187毫克%。 【性味】《本草求原》:苦,平,無毒。 【功用主...
楮樹白皮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焚木皮(《吳普本草》),楮樹皮(《別錄》),焚白皮(《千金方》),楮白皮(《圣濟總錄》),構皮(《草木便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構樹樹皮的韌皮部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楮實"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