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苦丁
(《四川中藥志》)
【異名】小山蘿卜、龍?jiān)?《草木便方》),叉頭草(《四川中藥志》,蛾子草(《中草藥通訊》(3):58,1972)。
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臺灣萵苣
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80~120厘米。全體均含有白色乳汁。主根數(shù)個,圓錐形。莖單一,直立,圓柱形,疏生長毛,上部多分枝。葉互生,通常無柄,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7~10厘米,寬3~5厘米,羽狀分裂,裂片邊緣復(fù)作齒牙狀,先端裂片較大,兩側(cè)裂片略下傾,先端尖銳或漸尖、或鈍,基部呈耳廓狀抱莖,耳緣具鋸齒,上面綠色,下面淺綠,主脈上具有長毛。頭狀花序頂生,排列成圓錐花叢,總苞圓筒狀;苞片覆瓦狀排列,內(nèi)列苞片披針形,較長,外列苞片短小;花淡黃色,全部舌狀;雄蕊5,著生花冠管上;子房下位,花柱纖細(xì),柱頭2裂。瘦果卵圓形,扁平,黑色,先端具喙,冠毛白色,細(xì)軟;ㄆ5~9月。
生于路邊及荒野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【采集】3~4月采收。
【性味】①《草木便方》:"苦。"
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寒,味苦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解毒。治疥癬,疔瘡,癰腫,蛇咬傷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解毒,散熱,清火,利筋骨,治中惡,羊疔,同術(shù)用。蛇傷起皰,搗涂。"
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清熱解毒,調(diào)經(jīng)種子。治瘡毒癰腫及蛇傷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;或浸酒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扁桃體炎
采用蛾子草未抽薹幼苗的主根,鮮者3~5錢,干者1~3錢,水煎兩次,混合,分3次服;或制成丸、散劑服用,每次0.5~1錢。據(jù)100例的隨訪觀察,一般服藥1~2日即獲痊愈。
苦茶葉 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 【異名】小白蠟、苦味散、苦丁茶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。 【來源】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貞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日本毛女貞 常綠灌木,高約2米.枝褐色或灰褐色,有多數(shù)白色皮孔,...
昏雞頭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雞腦殼(《草木便方》),雞公頭、雞頭棗、雞老蓋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鐵狼雞、小貫眾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雞頭風(fēng)尾、烏雞兒、鴟頭雞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小暈雞頭(...
黃水枝 (《四川武隆藥植圖志》) 【異名】博落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虎耳草科植物黃水枝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黃水枝 多年生草本,高22~44厘米。根狀莖橫走,黃褐色,具鱗片。莖有縱溝,綠色,...
黃堇 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 【異名】斷腸草(《四川中藥志》),黃花魚燈草、糞桶草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,石蓮(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罌粟科植物小花黃堇的全草或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小花黃...
黃?根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切頭懸鉤子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黃?葉"條。 【采集】8~9月采收。 【性味】性平,味咸酸,無毒。 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除濕,清熱解毒。治吐血及瘰疬。 【用法與...
瞿麥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巨句麥(《本經(jīng)》),大蘭(《別錄》),山瞿麥(《千金方》),南天竺草(《圣濟(jì)總錄》),剪絨花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竹節(jié)草(《山東中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石竹科植物瞿麥或石竹的帶花...
灰所 (《雷公炮炙論》) 【異名】金鎖天(《雷公炮炙論》),灰藜、水落藜(《救荒本草》),灰條(《野菜譜》),灰滌菜(《綱目》),灰蒴、灰莧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灰莧菜(《草木便方》),灰灰菜(《四川中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