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槲葉
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槲若(《唐本草》)。
【來源】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槲皮"條。
【炮制】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微炙令焦。"
【性味】《唐本草》:"味甘苦,平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吐血,衄血,血痢,血痔,淋病。
①《唐本草》:"主痔、止血,血痢,止渴。"
②《綱目》:"活血,利小便,除面上?赤。"
③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:"治淋病,尿赤,又驅(qū)絳蟲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、搗汁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治吐血:槲葉不拘多少,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取五、七分,和滓服。(《簡(jiǎn)要濟(jì)眾方》)
②治大衄,口耳皆出血不止:槲葉搗絞取汁,每服一小盞,頻服即止,(《圣惠方》)
③治初得腸風(fēng),及血痔熱多者:槲葉微炙,炒槐花減槲葉之半,同為末。米飲調(diào)服,血痔熱者尤佳,亦堪為炭。(《本草衍義》)
④治冷淋,小腸不利,莖中急痛:槲葉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蔥白七寸,煎至六分,去滓,每于食前溫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⑤治螻蛄瘺:槲葉,燒灰細(xì)研。以泔別漬槲葉,取汁洗之,拭干,納少許灰于瘡中。(《圣惠方》)
狐膽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犬科動(dòng)物狐的膽,動(dòng)物形態(tài)詳"狐肉"條。 【采集】將狐殺死后,剖腹,取出膽囊,陰干。 【性味】《陸川本草》:"甘苦,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癲癇,心氣痛,瘧疾。 ①《綱目...
紅藥子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紅藥、赤藥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朱砂七、黃藥子、朱砂蓮、猴血七、血三七、毛葫蘆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毛脈蓼的塊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毛脈蓼 多年生蔓性草本。...
狐肝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犬科動(dòng)物狐的肝,動(dòng)物形態(tài)詳"狐肉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破傷風(fēng),中風(fēng)癱瘓,癲癇,心氣痛。 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燒灰以治風(fēng)。" ②《綱目》:"燒灰,治風(fēng)痼及破傷風(fēng),口緊搐強(qiáng)...
紅娘子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樗雞(《本經(jīng)》),灰花蛾(《綱目》),紅娘蟲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么姑蟲(《中藥志》),紅女、紅姑娘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蟬科昆蟲紅娘子的干燥全蟲。 【動(dòng)物...
紅花子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紅藍(lán)子(《廣利方》),白平子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紅花的果實(shí)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紅花"條。 【藥材】瘦果,長(zhǎng)7~8毫米,寬6~7毫米,厚4~5毫米,呈倒...
臭梧桐子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實(shí)或帶宿萼的果實(shí)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臭梧桐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祛風(fēng)濕,平喘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臟:煎湯,3~5錢。外用:...
佛手花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 【異名】佛柑花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。植物形態(tài)詳佛手柑條。 【采集】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時(shí)采收,或拾取落花,曬干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