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豆黃
(《食療本草》)
【異名】大豆黃(《干金方》)。
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皮黑色的種子(黑大豆)蒸罨加工而成。
【制法】《綱目》:"用黑大豆一斗,蒸熟,鋪席上,以蒿覆之,如敝醬法,待上黃,取出曬干,搗末收用。"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孟詵:"主濕痹、膝痛,五藏不足氣,胃氣結積;益氣,潤肌膚。末之收盛,煉豬膏為丸服之,能肥健人。"
②《綱目》:"生嚼涂陰癢汗出。"
【選方】①治脾氣弱,不下食,餌此以當食:大豆黃二升,大麻子三升(熬令香)。上二味,治下篩,飲和服一合,日四、五,任情多少。(《千金方》麻豆散)
②治跌打、頭眼青腫:大豆黃末,和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地黃葉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干地黃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惡瘡,手、足癬。 【用法與用量】外用:搗汁涂或揉搓。 【選方】治惡瘡似頰者:地黃葉搗爛日涂,鹽湯先洗。...
大麥醋糟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大麥制醋后剩余之糟粕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酸,微寒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食療本草》:"主氣滯風壅,手臂腳膝痛,炒醋糟裹之。"...
大豆黃卷 (《本經》) 【異名】大豆卷(《本草經集注》);大豆蘗,黃卷(崔禹錫《食經》),卷蘗(《食療本草》),黃卷皮(《本草圖經》),豆蘗(《綱目》),豆黃卷(《長沙藥解》),菽蘗(《本經疏證》)。...
醋糟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米、麥、高梁等釀醋后所余的殘渣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大麥醋糟,酸,微寒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食療本草》:"氣滯風壅,手臂腳膝痛,炒醋糟裹之,三、兩易當瘥。"...
蔥葉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蔥的葉,植物形態(tài)詳"蔥白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葉含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麥芽糖及多種低果聚糖,又含少量淀粉、半纖維素、α-纖維素和木質素。 【藥理作用】100%...
麂肉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鹿科動物小麂的肉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小麂,又名:黃麂,黃?。 形小,肩高約40厘米,體長70~80厘米,尾長可達12厘米,臉部較短而寬,鼻端裸露。雄獸有角,角又短小,角尖...
金花菜 (《貴州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細葉百脈根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細葉百脈根 多年生草本,高12~30厘米。莖叢生,有棱,疏被白色柔毛。羽狀復葉互生,小葉5枚,基部2小葉較頂端3小葉為小,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