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刀豆
(《救荒本草》)
【別名】挾劍豆(《酉陽雜俎》),刀豆子(《滇南本草》),大弋豆(《本草求原》),大刀豆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關(guān)刀豆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刀鞘豆(《陸川本草》),刀巴豆(《四川中藥志》),馬刀豆(《閩東本草》),刀培豆(《江西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刀豆的種子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刀豆
一年生纏繞草質(zhì)藤本。莖無毛。3出復葉,葉柄長3~12厘米;小葉片闊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長約8~20厘米,寬約5~16厘米,全緣?偁罨ㄐ蛞干,花疏,有短梗;花萼二唇形,上唇大,2裂,下唇3齒,卵形;花冠淡紅色或淡紫色,蝶形,長3~4厘米,旗瓣圓形,翼瓣較短,約與龍骨瓣等長,龍骨瓣彎曲;雄蕊10枚,連合為單體;子房具短柄。莢果大而扁,長lO~30厘米,徑3~5厘米,被伏生短細毛,邊緣有隆脊,先端彎曲成鉤狀,內(nèi)含種子lO~14粒,種子粉紅色或紅色,種臍約占全長的3/4,扁平而光滑;ㄆ6~7月。果期8~10月。
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。
本植物的根(刀豆根)、果殼(刀豆殼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秋季種子成熟時,采收果實,曬干剝?nèi)》N子;蛳葎?nèi)》N子然后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種子呈扁卵形或扁腎形,長約2~3.5厘米,寬約1~2厘米,厚約0.5~1.2厘米。表面淡紅色或紅紫色,少數(shù)類白色或烏黑色,略有光澤,微皺縮不平。邊緣具灰黑色種臍,長約1.5~2.5厘米,其上有類白色膜片狀的珠柄殘余,靠近種臍的一端,有珠孔呈小凹點狀,他端有一深色的合點,合點與種臍間有隆起的種脊。質(zhì)堅硬,難破開。種皮革質(zhì),內(nèi)表面棕綠色,光澤。內(nèi)有2片肥厚的子葉,黃白色,胚根細小,位于珠孔的一端,歪向一側(cè)。氣無,味淡,嚼之具有豆類特有之氣味。以個大、飽滿、色鮮艷、干燥者為佳。
主產(chǎn)江蘇、湖北、安徽。此外,四川、廣西等地亦產(chǎn)。
同屬植物洋刀豆,原產(chǎn)西印度,我國亦有少數(shù)栽培,喜生于熱帶地區(qū)。其種子亦同等入藥。洋刀豆與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態(tài)上極為相似,兩者的區(qū)別點:刀豆為纏繞性草本,種臍長約為種子的3/4,而洋刀豆為直立性草本,種臍長約為種子的1/2。
【炮制】揀去碎殼及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,用時搗碎。
【性味】甘,溫。
①《綱目》:"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本草從新》:"甘,溫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、足陽明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溫中下氣,益腎補元。治虛寒呃逆,嘔吐,腹脹,腎虛腰痛,痰喘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健脾。"
②《綱目》:"溫中下氣,利腸胃,止呃逆,益腎補元。"
③《中藥材手冊》:"補腎,散寒,下氣,利腸胃,止嘔吐。治腎氣虛損,腸胃不和,嘔逆,腹脹,吐瀉。"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胸中痞滿及腹痛,療腎氣不歸元及痢疾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或燒存性研末。
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"胃熱盛者慎服。"
【選方】①治氣滯呃逆,膈悶不舒:刀豆取老而綻者,每服二、三錢,開水下。(《醫(yī)級》刀豆散)
②治腎虛腰痛:刀豆子二粒,包于豬腰子內(nèi),外裹葉,燒熟食。(《重慶草藥》)
③治百日咳:刀豆子十粒(打碎),甘草一錢。加冰糖適量,水一杯半,煎至一杯,去渣,頻服。(《江西中醫(yī)藥》(3):21,1953)
④治鼻淵:老刀豆,文火焙干為末,酒服三錢。(《年希堯集驗良方》)
⑤治小兒疝氣:刀豆子研粉,每次一錢半,開水沖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刀豆根 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豆科植物刀豆,詳"刀豆"條。 【性味】苦,溫。 ①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苦咸。"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性平,無毒。" ③《陸川本草》:"甘,溫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頭風,...
單條草 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 【異名】星宿菜(《救荒本草》),靈疾草(《陜西植藥調(diào)查》),小硼砂(《貴州植藥調(diào)查》)。 【來源】為報春花科植物澤珍珠菜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澤珍珠菜 一年生直立草本,全...
刺菠 (《閩東本草》) 【異名】潑盤、托盤(《救荒本草》),空腹蓮、空腹妙、飯包菠、雅早(《閩東本草》),飯消扭、地苗、田母,田角公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蓬帖的根或葉。 【植...
憤子 (《救荒本草》) 【異名】龍瓜粟、鴨爪稗(《綱目》),鴨爪粟(《品匯精要續(xù)集》),龍爪稷(《授時通考》),雞爪粟、云南稗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雁爪稗(《三峽志》),鴨距粟(《廣州植物志》)。 【來源...
蠶豆 (《救荒本草》) 【異名】佛豆(《益部方物略記》),胡豆(《綱目》),南豆(《蒙化府志》),馬齒豆(《臺灣植物名錄》),豎豆、仙豆、寒豆、灣豆,羅泛豆(《中國藥植志》),夏豆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...
荷苞花 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 【異名】賴桐花、貞桐花(《南方草木狀》),百日紅(《洛陽花木記》),洋海棠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合包花(《草木便方》),狀元紅(《廣州植物志》),...
薄荷油 (《重慶堂隨筆》) 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(jīng)蒸餾而得的芳香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薄荷"條。 【藥材】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,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,帶辛辣而清涼,有強烈的竄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