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糙蘇
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【異名】山蘇子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糙蘇的根或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糙蘇
多年生草本,高80~100厘米。根長,紅褐色,圓錐形或紡錘形。莖直立,四棱形。單葉對生,闊卵圓形,長5~10厘米,寬4~8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邊緣有粗鋸齒,兩面有粗毛或星狀毛;葉柄長2~6厘米。輪傘花序;苞片披針形咸狹披針形;萼筒長約1厘米,先端有5個刺狀齒;花冠白色或粉紅色,2唇形,長于萼筒,喉部之上密布多數(shù)白色茸毛或星狀毛,上唇2裂,拱曲,下唇3裂,外面密生茸毛;雄蕊4;花柱單一,柱頭2裂。小堅果卵圓形;ㄆ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于山地林中、林邊灌叢中、河岸、山谷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河南,內(nèi)蒙古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廣東等地。
【采集】春、秋采挖,去凈泥土,曬干。
【化學成分】本品含黃酮甙類、氨基酸、甾體類、揮發(fā)油、糖類。及鞣質(zhì)等,種子含油20.34%。
【性味】澀,平。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消腫。治瘡癰腫毒。
【選方】治無名腫毒:糙蘇三棧,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感冒
用糙蘇全草制成醇浸膏片內(nèi)服,每次1.2~2.4克,每日3次,兒童酌減;或制成沖劑,日服2次,每次7.5克。觀察100例,結(jié)果75例于48小時內(nèi)主要癥狀(發(fā)熱,頭痛、全身酸痛、鼻塞、咽喉痛)消失或改善,一般在服藥后4~8小時癥狀即漸減輕,2~3天內(nèi)便可治愈。但對體溫在38.5℃以上的重癥患者,退熱作用較差。認為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,如與紅旱蓮(湖南連翹)組成復方治療,可提高療效。
扁蕾 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鐵木爾-地格達(蒙名)。 【來源】為龍膽科植物中國扁蕾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中國扁蕾 二年至多年生草本,高10~40厘米。莖直立或稍傾斜,近四棱形,有分枝,紫褐色。...
金老梅花 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薔微科植物金老梅的花,植物形態(tài)詳"藥王茶"條。 【性味】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"苦,涼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消化不良,浮腫,赤白帶,乳腺炎。 ①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"...
雞翎草 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長肉芽草、狐尾藻棘豆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多葉棘豆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多葉棘豆 多年生草本,高15~40厘米,全株密生白色柔毛。葉多數(shù)基生,小葉細線形,通常4~...
黑沙蒿 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油蒿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,鄂爾多斯蒿(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,哈拉-沙巴嘎(蒙名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莖葉及花蕾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...
黑沙蒿根 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黑沙蒿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止血。治鼻衄,吐血,功能性子宮出血。 【選方】治鼻出血:...
覆盆子根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掌葉覆盆子、插田泡等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覆盆子條。 覆盆子根圖片 覆盆子果實圖片 【功用主治】治嘔逆,目翳。 【選方】①治胃氣不和,嘔...
蒼耳子(《千金食治》) 【異名】?耳實(《本經(jīng)》),牛虱子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胡寢子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蒼郎種、棉螳螂(《江蘇植藥志》),蒼子、胡蒼子(《東北藥植志》),餓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