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甲香
(《唐本草》)
【異名】水云母、海月、催生子(《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蠑螺科動物蠑螺或其近緣動物的掩厴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蠑螺,又名:流螺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。
螺殼大而結(jié)實,殼高約9厘米,寬約8厘米。螺層約5~6層,縫合線明顯,殼頂較高,體螺層較膨圓,各層寬度增加均勻。殼面有發(fā)達(dá)的螺肋,肋間尚具有細(xì)肋,生長紋粗糙而密,呈鱗片狀。體螺層上一般具有2列強(qiáng)大的半管狀棘,每列約10~11個。殼面灰青色,殼基部膨脹,螺肋生長紋和顏色與殼面類同。殼口大,圓形,內(nèi)具真珠樣光澤,外唇簡單,內(nèi)唇下方擴(kuò)展并加厚。無臍。厴石灰質(zhì),重厚,外面灰綠色和灰黃色,具密集的小粒狀突起,中央偏內(nèi)下方有一旋渦狀雕刻;內(nèi)面稍平,有螺紋4條,核略偏下方。體柔軟,觸角細(xì)長;足甚發(fā)達(dá)。
生活于低潮線附近的巖石質(zhì)海底。分布浙江以南沿海區(qū)。
【藥材】為圓形的片狀物,直徑1~4厘米,厚0.2~1厘米。內(nèi)面略平坦,顯螺旋紋,有時附有棕色薄膜狀物質(zhì);外面隆起,有顯著或不顯著的螺旋狀隆脊,凹陷處密被小點狀突起。質(zhì)堅硬而重,斷面不平滑。氣微,味咸。
產(chǎn)廣東、福建等沿海地區(qū)。
本品在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甘肅、陜西、吉林、遼寧,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山西以及天律、武漢等地均作云母用。
【炮制】①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(甲香)須用生茅香、皂角二味煮半日,卻漉出,于石臼中搗,用馬尾篩篩過用之。"
②《經(jīng)驗方》:"甲香修制法,不限多少,先用黃土泥水煮一日,以溫水浴過,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,依前浴過后用蜜酒煮一日,又浴過,?干任用。"
【性味】《唐本草》:"味咸,平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脘腹痛,痢疾,淋病,痔瘺,疥癬。
①《唐本草》:"主心腹?jié)M痛,氣急,止痢,下淋。"
②《本草拾遺》:"主甲疽,瘺瘡,蛇蝎蜂螫,疥癬,頭瘡,?瘡。"
③《海藥本草》:"和氣清神,主腸風(fēng)痿痔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外用:煅存性研末撒。
姜黃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寶鼎香(《綱目》),黃姜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。 【來源】為姜科植物姜黃或郁金的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姜黃 多年生宿根草本。根粗壯,末端膨大成長卵形或紡錘狀塊根,灰褐色。根...
接骨木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木蒴所(《唐本草》),接骨草(《履?巖本草》),續(xù)骨木(《綱目》),扦扦活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七葉黃荊、放棍行、珊瑚配(汪連仕《采藥書》),鐵骨散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接...
角蒿1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羊角草(《東北植物藥圖志》),羊角蒿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羊羝角棵(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角蒿 一年生草本,高...
金銀花 (《履巉巖本草》) 【異名】忍冬花(《唐本草》),銀花(《溫病條辨》),鷺鷥花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蘇花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金花(《江蘇植藥志》),金藤花(《河北藥材》),雙花(《中藥材手冊...
雞腦 (《唐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腦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雞肉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一般成分,與其它動物的腦大致相同。雞腦含有游離酌組氨酸0.4克/10公斤和鵝肌肽0.4克/10公斤;又有以下氨基酸...
是菜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辣米菜(《綱目》),野油菜(《分類草藥性》),塘葛菜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干油菜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石豇豆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,雞肉菜、田葛菜(廣州部...
白鮮皮 (《藥性論》) 【異名】北鮮皮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白鮮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白蘚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,白膻、白羊鮮(陶弘景)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