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白蘇子
(《飲片新參》)
【異名】荏子(《別錄》),玉蘇子(《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(shí)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白蘇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又名:荏(《別錄》),南蘇(《滇南本草》),白紫蘇、假紫蘇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家蘇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山紫蘇、臭蘇、犬屎薄、犬屎蘇。
一年生直立草本,有香氣,高0.5~1.5米。莖綠色,圓角四棱形,多分枝,除基部外,密生細(xì)長(zhǎng)白毛。葉對(duì)生;葉片卵形或圓形,長(zhǎng)3~9.5厘米,寬2~8厘米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圓形或?qū)捫ㄐ危吘売写咒忼X,兩面均綠色而具毛,下面稍蒼淡且有腺點(diǎn);葉柄長(zhǎng)10~45毫米,密被白毛。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;苞片卵形,先端急尖或尾狀;萼鐘狀,具5齒和10條脈紋,分2唇,外面有毛及腺點(diǎn),內(nèi)面喉部有長(zhǎng)柔毛1圈;花冠白色,管狀,2唇形,外面有毛,內(nèi)面中部有毛1圈,上唇2淺裂,裂片較寬,先端略凹,下唇3裂,兩側(cè)的裂片半圓形,中裂片橫橢圓形,向下折屈;雄蕊4,2強(qiáng),稍伸出,花絲無毛,花粉囊2室;子房4裂,花柱無毛,稍伸出,柱頭2裂。小堅(jiān)果褐色或灰白色,倒卵形,長(zhǎng)約2毫米,徑約1.7毫米;ㄆ8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野生于路旁,亦有栽培者。自河北至長(zhǎng)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。
本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莖(蘇頭)、莖(白蘇梗)、葉(白蘇葉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,割取全草,打下果實(shí)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的果實(shí),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圓錐體狀,長(zhǎng)徑2.5~3.5毫米,短徑2~2.5毫米。表面灰白色至黃白色,有隆起的網(wǎng)紋。果皮質(zhì)脆,易壓碎。種仁黃白色,富油質(zhì)。氣微香,嚼之有油膩感。以粒大、飽滿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產(chǎn)江蘇、河北、山東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本品在四川、貴州等地與紫蘇子同等使用,參見紫蘇子條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脂肪油,主為亞麻脂和甘油三棕櫚酸酯。全草含揮發(fā)油,袖中含l-紫蘇醛、白蘇烯酮、松茸醇和l-芳樟醇。
【性味】①《別錄》:味辛,溫,無毒。
②《飲片新參》:辛,平。
【功用主治】下氣,消痰,潤(rùn)肺,寬腸。治咳逆,痰喘,氣滯便秘。
①《別錄》:主咳逆,下氣,溫中補(bǔ)體(體一作髓)。
②《食療本草》:生食,止渴潤(rùn)肺。
③《滇南本草》:開胃健脾。同陳皮化痰疏風(fēng)。
④《飲片新參》:平肺氣,止逆。治咳喘,通腸府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1.5~3錢。
白藥子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白藥(《藥性論》),白藥根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。 【來源】為防己科植物金線吊烏龜?shù)膲K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金線吊烏龜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又名:盤花地不容...
白蘇葉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荏葉(《別錄》)。 【來源】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白蘇子條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葉,置通風(fēng)處陰干。或連嫩莖采取,切成小段,曬干。 【...
白蘇梗 (《中藥形性經(jīng)驗(yàn)鑒別法》) 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莖。植物形態(tài)詳白蘇子條。 【采集】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,割取老莖,除去果實(shí)及枝葉,曬干。 【藥材】干燥的莖,葉片大...
白頭翁莖葉 (《日華子本草》) 【異名】白頭翁草(《圣濟(jì)總錄》)。 【來源】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莖葉,植物形態(tài)詳白頭翁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腰膝肢節(jié)風(fēng)痛,浮腫及心臟病。 ①《日...
龜版 (《日華子本草》) 【異名】龜甲、神屋(《本經(jīng)》),龜殼(《淮南子》),敗龜甲(《小品方》),敗將、敗龜版(《日華子本草》),龜筒(《本草衍義》),龜下甲(朱震亨),龜?shù)准?《藥...
狗脊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百枝(《本經(jīng)》),狗青、強(qiáng)膂(《吳普本草》),扶蓋、扶筋(《別錄》),茍脊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。 【來源】為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的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金毛狗...
旱柳葉 (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 【異名】河柳、言葉柳、小葉柳(《中國經(jīng)濟(jì)植物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楊柳科植物旱柳的嫩葉或枝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旱柳 喬木,高可達(dá)18米。枝細(xì)長(zhǎng)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