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6 2023-10-07
白薯莨
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
【異名】白米茹糧(《陸川本草》),山仆薯、山薯、板薯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薯蕷科植物白薯莨的塊莖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白薯莨
多年生纏繞草本。塊莖肉質(zhì),小的略呈圓球形,大的常有分裂。外表黃褐色、蒼白色或灰白色,肉白色或黃色。莖粗,圓柱形,略有刺,長可達30米。復葉互生,具長柄;小葉3枚,薄紙質(zhì),具短柄,下面無毛或被疏柔毛;中央1枚橢圓形或長圓形,很少倒卵形,長可達15厘米,基部鈍或渾圓,5脈;側生葉較小,極偏斜,基部也常有5脈。花小,單性,排列成穗狀花序;雄花序圓柱形,密被柔毛,有花約40朵,苞片短于花,花被6裂,2輪排列,外輪圓形,長不及1毫米,內(nèi)輪較長而厚,雄蕊6;雌花序花疏離,雌花與雄花相似,子房下位,花柱3,分離。蒴果具短柄,被柔毛,3瓣裂,有3翅。種子具翅。花期4~5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山坡曠地、山谷、疏林或密林中。分布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冬季葉落時挖取較好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生物堿薯蕷堿。印度產(chǎn)者,只含痕跡的皂甙。
【性味】苦,寒,有毒。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味甜,性寒。
②《本草求原》:苦,寒。
③《陸川本草》:辛苦,寒,有毒。
【功用主治】散熱,消腫,解毒。治癰疽腫毒,梅毒,下疳,跌打損傷。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洗疳敷瘡,散熱解毒,理癰疽惡毒大瘡,消腫。
②《嶺南采藥錄》:治跌打傷腫痛,敷背癰,治下疳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外用:搗爛敷或煎水洗、熬膏貼。
【宜忌】忌內(nèi)服。
煙鍋草 (《陜西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毛莨科植物東亞唐松草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東亞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,無毛。莖直立,紅色,高65~150厘米。葉互生,2~3回3出復葉,具短柄,基部呈鞘狀抱莖,葉片長達...
鴨腳板草 (《分類草藥性》) 【異名】辣子草、野芹菜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 【來源】為毛莨科植物揚子毛茛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揚子毛茛 多年生草本,遍體被白色或淡黃色柔毛。基部分枝,常匍匐地上。葉為3出...
鐵筷子2 (《陜西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黑毛七,小山桃兒七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毛莨科植物鐵筷子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鐵筷子 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無毛。根莖直徑約6毫米,有多數(shù)暗褐色須...
鐵腳威靈仙葉 (《南京民間藥草》) 【來源】為毛莨科植物黃藥子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黃藥子 藤本,長2米,莖有條紋。葉對生,通常五出羽狀復葉;小葉柄多卷曲;小葉卵形或?qū)捖研,全緣,先端有一短尖頭,網(wǎng)脈明...
鐵棒錘莖葉 (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 【來源】為毛莨科植物鐵棒錘和伏毛鐵棒錘等的莖葉,植物形態(tài)詳"鐵棒錘"條。 【采集】7~8月采收。 【性味】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苦辛,熱,有大毒。" 【功用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