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管仲
(《滇南本草》)
【異名】番白葉(《滇南本草》),翻白地榆、檳榔仁(《滇南本草》)整理本),翻背白草、白頭翁、澀疙瘩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地管子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,地?cái)P榔、白地榆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。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亮葉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亮葉委陵菜
多年生草本。根肥大,圓錐形或不規(guī)則圓柱形,紫棕色。莖直立,表面密被黃白色綿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基生;葉柄長2.4~3.5厘米,表面被白色綿毛;頂端小葉最大,大的小葉片之間,常隔2~4對(duì)小的小葉片,小時(shí)片倒卵形至闊橢圓形,先端渾圓,基部闊楔形。邊緣有尖鋸齒,上面濃綠色,下面白色,均被綿毛。聚牽花序頂生;花黃色,直徑約2厘米;萼綠色,5裂,裂片倒卵圓形至橢圓形,副萼片較小,5裂。卵狀披鐘形,兩面均被黃白色綿毛;花瓣5枚,闊倒卵形;雄、雌蕊多數(shù),聚生在白色花托上。瘦果細(xì)小,多數(shù),淡褐色,為宿萼所包圍;ㄆ谙那。
生于山坡、路邊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西藏。
【性味】⑦《滇南本草》:性寒,味苦澀。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苦澀,平。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消炎,涼血止血。治赤白痢疾,腸炎,胃痛,肺結(jié)核咯血,鼻衄,便血,血崩,外傷出血,疔瘡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治血崩,白帶,大腸下血,用新瓦焙;治面寒疼,燒酒為引。
②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治痢疾,疔瘡,風(fēng)濕。
③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清熱止血,消炎收斂。治痢疾,腸炎,胃痛,咯血,吐血,外傷出血,痛經(jīng)。
④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涼血止血,收斂止瀉。治肺結(jié)核咯血,吐血,鼻衄,消化不良,貧血,赤白痢疾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;研末,3~5分;或浸酒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撒。
【選方】①治痢疾:鮮翻背白草一兩。加水煎好。將適量紅糖放于鍋中,加酒二兩,點(diǎn)燃燒過,再兌入已煎好的藥水,然后服用。
②治疔瘡:鮮翻背白草,搗爛敷患處,留頭,干則換之。
③治風(fēng)濕痛:翻背白草根三兩。泡酒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④治外傷出血:翻白葉根,研粉撒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
光葉巴豆 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 【異名】抱龍(傣名)。 【來源】為大戟科植物光葉巴豆的根、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光葉巴豆 喬木,高8~12米,幼嫩部分全被星狀鱗片。葉互生或小枝頂...
光石韋 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牛皮風(fēng)尾草、大石韋、石蓮姜、巖蓮雞尾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,大魚刀(《湖南民間藥物資料》)。 【來源】為水龍骨科植物光石韋的帶根全草。...
鸛骨 (《別錄》) 【來源】為鸛科動(dòng)物白鸛的骨胳。 【動(dòng)物形態(tài)】白鸛(陶弘景),又名:冠雀(《后漢書》),鸛雀、負(fù)釜、黑尻、背灶、皂裙(陸璣《詩疏》),鸛(《別錄》),老鸛、撈魚鸛...
光葉山黃麻 (《貴州草藥》) 【異名】硬殼朗、滑朗樹。 【來源】為榆科植物光葉山黃麻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光葉山黃麻 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纖弱,被短而小的粗毛。葉互生;薄紙...
廣東升麻 (《廣東中藥》)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麻花頭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麻花頭 多年生草本.根莖短;根數(shù)條,有分支,直徑約5毫米,表面灰黃色。莖直立,被短柔毛;~廣卵形...
黑塔子葉 (《重慶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黑塔子根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鮮葉搗泥(干葉打粉)敷冷結(jié)子瘡,魚口、湯火燙傷。...
巴旦杏仁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八擔(dān)仁(《飲膳正要》),巴達(dá)杏仁(《本草通玄》),叭噠杏仁(《要藥分劑》)。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巴旦杏(《綱目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