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鬼針草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鬼釵草(《本草拾遺》),鬼黃花、山東老鴉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婆婆針(《蘇南種子植物》),鬼骨針(《江蘇植藥志》),盲腸草、眺虱草(《福建中醫(yī)雜志》(3):9,1959),豆渣菜、叉婆子(《除害滅病愛國衛(wèi)生運動手冊》),引線包、針包草、一把針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,刺兒鬼、鬼蒺藜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,烏藤菜、清胃草、跟人走(《泉州本草》),粘花衣、鬼菊、擂鉆草、山虱母、粘身草、咸豐草(《閩東本草》),脫力草、小鬼針(《江蘇藥材志》),索人衣、一包針(《江西草藥》),家脫力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鬼針草
一年生草本,高40~85厘米。莖直立,下部略帶淡紫色,四棱形,無毛,或于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細毛。中、下部葉對生,長11~19厘米,2回羽狀深裂,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,先端尖或漸尖,邊緣具不規(guī)則的細尖齒或鈍齒,兩面略具短毛,有長柄;上部葉互生,較小,羽狀分裂。頭狀花序直徑約6~10毫米,有梗,長1.8~8.5厘米;總苞杯狀,苞片線狀橢圓形,先端尖或鈍,被有細短毛;花托托片橢圓形,先端鈍,長4~12毫米,花雜性,邊緣舌狀花黃色,通常有1~3朵不發(fā)育;中央管狀花黃色,兩性,全育,長約4.5毫米,裂片5枚;雄蕊5,聚藥;雌蕊1,柱頭2裂。瘦果長線形,體部長12~18毫米,寬約1毫米,具3~4棱,有短毛;頂端冠毛芒狀,3~4枚,長2~5毫米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1月。
生于路邊、荒野或住宅旁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分布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間采收地上部分,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全草,莖略呈方形,幼莖有短柔毛。葉紙質(zhì)而脆,多皺縮、破碎,常脫落。莖頂常有扁平盤狀花托,著生10余個呈針束狀、有四棱的果實,有時帶有頭狀花序。氣微,味淡。
【化學成分】全草含生物堿、鞣質(zhì)、皂甙、黃酮甙。莖葉含揮發(fā)油、鞣質(zhì)、苦味質(zhì)、膽堿等。果實含油27.3%。
【藥理作用】將等量鬼針草與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劑或酒精浸劑,予大鼠口服,劑量為10克(生藥)/公斤/天,共五天,對甲醛性及蛋清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均有明顯的消炎作用。冂薟草與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劑同且口服,同樣有效,說明鬼針草可代替稀英草作消炎藥應用。單味鬼針草或海州常山、冂薟草均無明顯作用;說明它們之間有相互加強的作用。作好制劑后臨時合并應用,同樣有效,說明它們混合后作用增強,并非生成新的成分。從復方中分離出的總生物堿及類甾醇雖均有消炎作用,但作用較弱,似非主要成分。其中含大量膽堿,非消炎成分,卻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、流淚等。
鬼針草的乙醇浸液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抑菌作用,花、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。
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味苦,平,無毒。
②《泉州本草》:性溫,味苦,無毒。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解毒,散瘀,消腫。治瘧疾,腹瀉,痢疾,肝炎,急性腎炎,胃痛,噎膈,腸癰,咽喉腫痛,跌打損傷,蛇蟲咬傷。
①《本革拾遺》:主蛇及蜘蛛咬,杵碎敷之,亦杵絞汁服。
②《綱目》:涂蝎蠆傷。
③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散瘀活血,消癰解毒。
④《江蘇植藥志》:搗汁敷,止血。
⑤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煎服,治痢疾,咽喉仲痛,噎膈反胃,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癥。有解毒,止瀉,解熱功效。近用治盲腸炎。
⑥《泉州本草》:消瘀,鎮(zhèn)痛,斂金瘡。治心腹結(jié)痛,產(chǎn)后瘀血,月經(jīng)不通,金瘡出血,腸出血,出血性下痢,尿血。
⑦《閩東本草》:治腸癰,淋濁,瘧疾,黃疸,小便不利,跌打損傷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(鮮者1~2兩)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熏洗。
【宜忌】《泉州本草》:孕婦忌服。
【選方】①治瘧疾:鮮鬼釬草八至十二兩。煎湯,加入雞蛋一個煮湯服。(《閩東本草》)
②治痢疾:鬼針草柔芽一把。水煎湯,白痢配紅糖,紅痢配白糖,連服三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黃疸:鬼針草、柞木葉各五錢,青松針一兩。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④治肝炎:鬼針草、黃花棉各一兩五錢至二兩。加水1000毫升,煎至500毫升。一日多次服,服完為止。(廣西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處方集》)
⑤治急性腎炎:鬼針草葉五錢(切細),煎湯,和雞蛋一個,加適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,日服一次。(《福建中醫(yī)藥》6(2):19,1961)
⑥治偏頭痛:鬼針草一兩,大棗三枚。水煎溫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
⑦治胃氣痛:鮮鬼針草一兩五錢。和豬肉四兩同燉,調(diào)酒少許,飯前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⑧治大小便出血:鮮鬼針草葉五錢至一兩。煎湯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⑨治跌打損傷:鮮鬼針草全草一至二兩(干的減半)。水煎,另加黃酒一兩,溫服,日服一次,一般連服三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⑩治四肢無力:脫力草-把。煎湯服。(《江蘇藥材志》)
⑾治蛇傷、蟲咬:鮮鬼針全草二兩,酌加水,煎成半碗,溫服;渣搗爛涂貼傷口,日如法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⑿治氣性壞疽:鮮鬼針草全草,用冷開水洗凈,水煎湯熏洗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⒀冶金瘡出血:鮮鬼針草葉,搗爛敷創(chuàng)口。(《泉州本草》)
【臨床應用】①治療闌尾炎
取鬼針草干品0.5~1兩(鮮品1.5兩)煎服,或加冰糖、蜂蜜、牛乳同服,每日1劑。治療35例(并發(fā)其他癥狀者,臨時配用對癥藥物),其中亞急性闌尾炎21例,痊愈16例,有效5例;慢性闌尾炎14例,痊愈9例,有效3例,無效2例。服藥最少1劑,最多40劑,半數(shù)以上1~3劑。22例發(fā)熱,半數(shù)以上1~3日退熱,最長1例12日后體溫始降至正常;右下腹疼痛平均約5天左右減輕或消失,消失率為80%。治程中未見副作用。
②治寧小兒腹瀉
取鮮鬼針草6~10棵(干的3~5棵)加水浸泡后煎成濃汁,連渣倒入盆內(nèi),用于熏洗患兒兩腳。腹瀉輕者每天熏洗3~4次,較重者熏洗6次。1~5歲洗腳心,5~15歲冼至腳面,腹瀉嚴重者熏洗位置可適當提高。民間有熏洗超過內(nèi)踝將引起便秘之說,有待證實。
鱖魚 (《開寶本草》) 【異名】鱖豚、水豚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石桂魚(《開寶本草》),錦鱗魚(《東醫(yī)寶鑒》),桂魚(《本草求真》),黢魚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,鰲花魚,母豬殼(《中國動...
桂皮 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天竺桂、陰香、細葉香桂或川桂等的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天竺桂(《海藥本草》),又名:山桂、月桂(《綱目》),土肉桂、土桂皮、野桂。...
桂花跌打 (《云南恩芽中草藥選》) 【異名】山皮條、桂花葉子蘭。 【來源】為瑞香科植物毛花瑞香的全株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毛花瑞香 灌木。枝無毛。葉互生;革質(zhì);披針形,長7~10厘米...
海帶 (《嘉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海馬藺、海草(《東北藥植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大葉藻科植物大葉藻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大葉藻(《本草拾遺》) 多年生沉水草本。根莖橫臥,白色肥厚;...
海膽 (《本草原始》) 【異名】海肚齊、刺海螺、刺鍋子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球海膽科動物馬糞海膽、光棘球海膽或刻肋海膽科動物細雕刻肋海膽、北方刻肋海膽等的石灰...
鱖魚 (《開寶本草》) 【異名】鱖豚、水豚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石桂魚(《開寶本草》),錦鱗魚(《東醫(yī)寶鑒》),桂魚(《本草求真》),黢魚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,鰲花魚,母豬殼(《中國動...
鶴肉 (《醫(yī)學入門》) 【來源】為鶴科動物丹頂鶴的肉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丹頂鶴,又名:鶴(《詩經(jīng)》),白鶴(《嘉祐本草》),仙鶴(《日用本草》),仙禽、胎禽(《綱目》)。 體長在1.2米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