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麻黃根(《本草經集注》)
【異名】苦椿菜(《大同府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或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根及根莖。植物形態(tài)詳麻黃條。
【采集】立秋后采挖,去凈須根及莖苗,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根彎曲不整,長約20厘米,粗約2厘米,表面紅棕色,有明顯的縱溝,根莖有突起的節(jié)。質堅硬,縱劈之,內部有眾多之縱行纖維;橫斷面木質部有很多空隙,從中心向外放射,色淡黃。
主產內蒙古、遼寧、江西、河北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【炮制】揀去雜質,除去殘莖,用水浸泡,撈出,潤透后切片,曬干。
【性味】①《綱目》:甘,平,無毒。
②《本草正》:味甘微苦、微澀,乎。
【功用主治】治體虛自汗、盜汗。
①陶弘景:止汗,夏月雜粉用之。
②《滇南本草》:止汗,實表氣,固虛,消肺氣、梅核氣。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斂汗固表。治陽虛自汗,陰虛盜汗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細作撲粉。
【宜忌】有表邪者忌服。
【選方】①治諸虛不足,及新病暴虛,津液不固,體常自汗,夜臥即甚,久而不止,羸瘠枯瘦,心忪驚惕,短氣煩倦:黃芪(去苗、土)、麻黃根(洗)、牡蠣(米泔浸,刷去土,火燒通赤)各一兩。上三味,為粗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小麥百余粒,同煎至八分,去滓熱服,日二服,不拘時候。(《局方》牡蠣散)
②治虛汗無度:麻黃根、黃芪等分。為末,飛面糊,作丸梧子大。每用浮麥湯下百丸,以止為度。(《談野翁試驗方》)
③治產后虛汗不止:㈠當歸一兩(銼,微妙),麻黃根二兩,黃芪一兩(銼)。上藥,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圣惠方》麻黃根散)㈡牡蠣粉三分,麻黃根二兩。搗細羅為散,用撲身上。(《圣惠方》麻黃根散)
④治腎勞熱,陰囊生瘡:麻黃根、石硫黃各三兩,米粉五合。上三味治下篩,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,粉濕,更搭之。(《千金方》麻黃根粉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綱目》:麻黃發(fā)汗之氣,駛不能御,而根節(jié)止汗,效如影響。自汗有風濕、傷風、風溫、氣虛、血虛、脾虛、陰虛、胃熱、痰飲、中暑、亡陽、柔痙諸癥,皆可隨證加而用之。當歸六黃湯加麻黃根治盜汗尤捷,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。故能引諸藥外至衛(wèi)分而固腠理也。《本草》但知撲之之法,而不知服餌之功尤良也。
②《本草經讀》:麻黃根節(jié),古云止汗,是引止汗之藥,以達于表而速效,非麻黃根節(jié)自能止汗,舊解多誤。
③《本草正義》:麻黃發(fā)汗,而其根專于止汗,昔人每謂為物理之奇異。不知麻黃輕揚,故表而發(fā)汗,其根則深入土中,自不能同其升發(fā)之性。況苗則輕揚,根則重墜,一升一降,理有固然。然正惟其同是一本,則輕揚走表之性猶在,所以能從表分而收其散越,斂其輕浮,以還歸于里。是固根悄收束之本性,則不特不能發(fā)汗,而并能使外發(fā)之汗斂而不出,此則麻黃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,投之輒效者也。凡止汗如糯稻根、桃干、小麥、棗仁之類,皆取其堅凝定靜之意,以收散失之氣,其旨皆同,夫豈麻黃與根同出一本,而其性顧乃背道相馳耶?防風發(fā)汗,其根止汗,亦是此義。
仙茅 (《海藥本草》) 【異名】獨茅根、茅爪子、婆羅門參(《開寶本草》),獨腳仙茅、蟠龍草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風苔草、冷飯草(《質問本草》),小地棕根(《草木便方》),地棕根...
【中文名】:木香 【類別】:根類 【英文名】:CostusRoot 【別名】:云木香、廣木香。 【來源】: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Decne.的根。 【采制】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雜質...
八角楓根 (《簡易草藥》) 【別名】白龍須(《簡易草藥》),白金條(《分類草藥性》),白筋條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根、須根或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...
過山消根 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 【異名】開喉箭。 【來源】為紫金?浦参铼M葉少花酸藤子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狹葉少花酸藤子 蔓性小灌木,高40~70厘米,細弱多分枝。莖枝圓柱形,...
芡實根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役菜(《食性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芡實條。 【采集】7月采。 【性味】①《綱目》:咸甘,平,無毒。 ②《重慶草藥》:辛...
蛇床子 (《本經》) 【異名】蛇米(《本經》),蛇珠(《吳普本草》),蛇粟(《廣雅》),蛇床仁(《藥性論》),蛇床實(《千金方》),氣果、雙腎子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額頭花子(《浙江中藥...
佛手露(《綱目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蕓香種植物佛手的果實的蒸餾液。植物形態(tài)參見佛手柑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拾遺》:味淡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金氏藥帖》:專治氣膈,解郁,大能寬...